上新河在建鄴區(qū)西,東臨長江(夾江),長約9公里,為明朝開鑿。其目的是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交通運輸問題,故在此地開一河道,作為木排進城之水道,因是新開的河,所以取名為新河。后又開二河,因先開的河在上游遂稱為“上新河”。上新河雖然發(fā)揮了它巨大的經(jīng)濟效益,但仍不能滿足運輸上的需要,所以又連開了“中新河”和“下新河”。
上新河的開鑿,使這一地區(qū)很快繁榮起來。形成了一個新興的繁華市鎮(zhèn)——上新河鎮(zhèn)。《同治上江兩縣志》載:“上新河明初開。俗曰上河。清初置龍江關(guān)于此,一曰上關(guān)。市廛輻輳,商賈萃止,竹木油麻,蔽江而下。稱沿江重鎮(zhèn)。”
中新河又叫新河,與上新河相通。是停泊官船的地方。而下新河,則是普通木材商的樂園。明清時代,端陽競舟,多在這里舉行。《同治上江兩縣志》云:“曩時端陽競渡,畫艗龍舟,彩旌簫鼓,春人幼崽,選勝一時。”
明代,上新河設(shè)有巨大的“皇木場”,專門堆放用來建造宮殿城闕的皇家木材。皇木場周圍,則是木材商們堆放木材的場所,古代稱為棉花堤。解放后,江蘇省物資局在此設(shè)木材轉(zhuǎn)運站。現(xiàn)在部分改為運沙碼頭。隨著河西新城的建設(shè)與發(fā)展,一座座嶄新的樓宇將聳立在這片土地上。